个人绳动作命名体系
来源:中国跳绳 | 作者:全国跳绳推广委员会 | 发布时间: 234天前 | 324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命名原则

为实现跳绳技术动作术语的规范化,我们针对不同的跳绳技术,根据其动作类别、动作方向、动作结构、动作特点、人体部位、完成路径、做法等综合因素,对跳绳动作进行命名,并且为了简化书写,赋予每个动作不同的简写名称。

(一) 命名类别:分为单摇技能【甩绳(S)、基本跳(O)、交叉跳(C)】、力量(P)、体操(G)、缠绕(W)、放绳(R)、多摇、步法跳(F)、绳舞(D)、转身(@)等;

(二) 动作方向:根据摇绳方向或动作的推进方向,分为前后、左右、上下等;

(三) 动作结构及特点:双手、双腿相对位置关系,如异侧、同侧、内侧、外侧;

(四) 人体部位:体前、背后、膝后、颈后、胯下等;

(五) 完成路径:指完成一个动作所需要进行的动作路径;强调必须经过某一特定部位时用“经”,如手臂经前向后摆动至体后;强调两种类别动作先后出现组成一个花样动作用“加“,如俯撑加直摇;强调必须到达某一特定部位用“至”,如单手放绳至头上等。

二、命名方法

(一) 单摇技能:先确定动作类别,然后描述动作摇向(前、后摇)、动作结构特点、身体部位和完成路径;例如:后摇双手体前交叉跳(C)。

1.根据过绳与不过绳分为:跳绳——甩绳(S);

2.根据过绳时绳子两手柄相对和其它分为:交叉(C)——直摇(O);

3.在交叉动作中,根据手在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分为:体前交叉(C)、前后交叉(E)、背后交叉(T);(体前交叉一般简称交叉)

(二) 力量动作(P):力量技术不过绳则直接描述该技术名称或俗称;过绳的力量则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进入力量,术语方法为先描述进入该力量技术前的技术动作,再描述该力量技术结束时的动作名称,例如直摇加俯撑;第二种是力量推出,术语方法为先描述该力量技术起始的动作名称,再描述力量技术推出时的技术动作,例如俯撑加直摇;

(三) 体操动作(G):双手持绳在完成体操技术时,在不过绳的情况下,直接描述该体操技术完成特点; 过绳时,先描述体操技术,在描述叠加的其它动作。

(四) 缠绕动作(W):根据缠绕的部位来进行命名。

(五) 放绳技术(R):放绳包括“放”“接”绳柄以及绳子轨迹三个部分,该术语方法为先描述“放”出时手的部位或“放”出前该技术特点,然后为该绳子放出后的轨迹特点,最后描述该技术“接”的位置(正常部位接绳,则省略)。

(六) 多摇动作:是在起跳落地前依次完成基本单摇技术的组合,术语方法为先描述动作开始摇动的方向,前摇或后摇(前摇跳默认省略),然后依次描述该多摇技术组合四肢的位置关系,最后以该多摇技术的摇数特征结尾。

(七) 步法动作(F):步法动作与“健美操步法”类似,术语方法为表示该技术动作的完成特点。

(八) 绳舞动作(D):展示各种具有个人风格和创造力的跳绳、控绳、摇绳技巧动作和舞蹈动作,是运用绳子对音乐和舞蹈的独特诠释和表达。

(九) 转身(@):根据转身的度数来进行命名。

三、特殊关系

(一) 绳子的摇向分为前摇和后摇,前摇通常可以省略;

(二) 身体各部位中,双手通常可省略,例如:“双手”背后交叉跳(T);体前通常可省略,例如:体前交叉一般简称交叉(C);

(三) 手臂与腿的位置关系中,内侧、外侧通常可省略,例如:异“外”侧胯下直摇跳(O1);同“内”侧胯下直摇跳(O2)。

四、特殊符号

(一) 符号 “__ ”

1.在单摇技能中表示后摇,例如:后直摇O

2.在体操动作中表示向后的体操动作,如:后滚翻G1、后手翻G4、后空翻G7

(二) 符号“—”

表示连续完成多个动作之间所需的拍数;如C2-O、C1--O。

(三) 符号“'”

1.在单摇技能中表示两个动作重复且有方向变化时或者手的上下位置有变化,C-C’。

2.在力量动作中表示单手力量动作,单手(左手)即在左上方加“'”,如:'P;单手(右手)即在右上方加“'”,如:单右手俯撑P1'。

3.在体操动作中表示单手或单腿体操动作,单手/腿(左手或左腿)即在左上方加“'”,如:韦伯斯特'G7;单手/腿(右手或右腿)即在右上方加“'”,如:小前翻'G7'。

(四) 符号 “+”

1.表示动作叠加,如:G7+O;在多摇动作中常可以省略,例如:SCO;

2.在力量动作中,因为有“进”和“出”两个步骤,因此使用“+”时,需要注意“+”在力量动作的前面表示其它类别动作与力量动作的“进”,如: O+P1-P1;“+”在力量动作的后面表示其它类别动作与力量动作的“出”,如: O+P1-P1+O;

3.在放绳动作中,同力量动作,如O2接放绳的动作记作O2+R,然后接住空中一个旋转的手柄并过绳,记作R1+O;放绳技能的放和接的整个过程描述为:O2+R1- R1+O。

(五) 符号“[ ]”

1.在单摇技能中,表示在完成一个双手都被身体其他部位限制的动作,如[C1];

2.在放绳技能中,表示接住不旋转的手柄;如在空中接住一个不旋转的手柄[R1]、在空中同时接住两个不旋转的手柄[R2]。

五、常见动作命名及简称

(一)单摇技术:包含甩绳、直摇、交叉动作

序号

动作名称

简称

1

甩绳

S

2

直摇跳

O

3

异侧胯下直摇跳

O1

4

同侧胯下直摇跳

O2

5

双手胯下膝后直摇跳

O3

6

颈后直摇跳

O4

7

异侧胯下颈后直摇跳

O5

8

同侧胯下颈后直摇跳

O6

9

膝后颈后直摇跳

O7

10

异侧膝后直摇跳

O8

11

基本交叉

C

12

异侧胯下交叉跳

C1

13

同侧胯下交叉跳

C2

14

双手单腿胯下交叉跳

C3

15

双手胯下膝后交叉跳

C4

16

前后交叉跳

E

17

前后异侧胯交叉跳

E1

18

前后同侧胯下交叉跳

E2

19

体前膝后交叉跳

E3

20

体前颈后交叉跳

E4

21

前后异侧胯下颈后交叉跳

E5

22

前后同侧胯下颈后交叉跳

E6

23

背后交叉跳

T

24

背后膝后交叉跳

T1

25

双手膝后交叉跳

T2

26

膝后颈后交叉跳

T3

27

背后颈后交叉跳

T4

 

(二)力量技术(P)

序号

动作名称

简称

1

俯撑

P1

2

单右手俯撑

P1’

3

倒立

P2

4

劈叉

P3

5

蟹跳

P4

6

屁股跳

P5

 

(三)体操技术(G)

序号

动作名称

简称

1

前滚翻

G1

2

侧手翻

G2

3

毽子

G3

4

前手翻

G4

5

侧空翻

G5

6

团身侧空翻

G6

7

前空翻

G7

8

鲤鱼打挺

G8

 

(四)缠绕技术(W)

序号

动作名称

简称

1

手臂缠绕

W1

2

停绳缠绕

W2

3

异侧腿胯下缠绕

W3

4

同侧腿胯下缠绕

W4

5

颈后缠绕

W5

 

(五)放绳动作(R)

序号

动作分类

简称

1

在空中接住一个旋转的手柄

R1

2

在空中接住一个不旋转的手柄

[R1]

3

在空中同时接住两个旋转的手柄

R2

4

在空中同时接住两个不旋转的手柄

[R2]

5

钓鱼

R3

6

在头顶接住一个旋转的手柄

R4

 

(六)多摇技术

序号

动作名称

简称

1

直摇双摇跳

OO

2

直摇交叉双摇跳

OC

3

交叉双摇跳

CC

4

反摇直摇交叉双摇跳

OC


……


 

(七)步法(F):暂无

(八)绳舞(D):暂无

(九)转身技术(@):暂无

 

编委:蔡颖敏、张燕、白炎波、袁华、许凡、蓝炳望、王世森、戴永琴


附件:个人绳动作命名体系

全国跳绳推广委员会执行机构

上海大健石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24年9月3日